我喜歡石頭,河邊、江湖、海岸、山谷.....無論走到哪里看到形狀各異、千奇百怪的石頭,總會不由的撿起,帶回家并研究一番。
也許有些人會問“普通的石頭到處都是,有什么價值?”水晶、瑪瑙、翡翠、雞血、田黃、鉆石、壽山、魚腦凍......他們都很珍貴有的以克計價,有的色澤出眾、有的形狀出奇等等,但是總歸他們還是石頭。我覺得只要是石頭,不論貴重、形狀、大小,都是與地球同齡有著億萬年的歷史,因此每一塊都是無價的。
喜歡上石頭,細細想來與家鄉有著密切關聯。父親是一名老礦工,一輩子默默無聞地在礦山工作,直至最后去世,長眠于他深愛的礦山。
小時候,偶爾去爸爸工作的地方,一座座堆積如山的石頭,總是好奇的問“這些石頭堆是干什么用的?”爸爸輕撫我的頭告訴我“這是毛石坡,好的礦石都送去選廠進行加工,金、銀、銅、鐵很多金屬都是從礦石中提煉的,經過挑選,廢棄的便成了廢石堆”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,如今當初的廢石堆也變廢為寶了。
在70年代,每家都養一推孩子,少則四、五個,多則七、八個,家家的日子都不寬裕,窮人家的孩子早立事。我們在小小年紀變成里父母的小幫手,除了上學讀書,挑水、劈柴、割豬草同樣是我們的必修課。
十八歲那年,我畢業了,礦里沒有招工名額,所以我們很多年輕人在家待業,家庭條件不好,家里養不起閑人,我們得干活養活自己。鄰居家的老頭,我叫他李叔,退休了,閑不住,挺喜歡我,看我在家閑著,便領我去撿礦石。礦工家,誰家都有耙子、鐵鍬、鐵背簍,于是,我的待業生活,發生了改變,每天便是與孫叔一道去撿礦石。廢石坡撿礦石要清毛,先把上面的廢石清理干凈,有的得清幾米深,然后才能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撿到礦石。當時沒勁礦石能賣二角錢,我半年撿礦石收入了三百八十元,整的交給媽媽。零的自己用,可在哪個每月只能開四、五十元工資的年代,揣著八十六元,感覺自己就是個土豪,那時我就深深地愛上了石頭。
礦石在石頭里不是最好的,也不是最有價值的,但撿礦石給我帶來的不知實惠還有樂趣。經過幾十年的歲月,中國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日益發展壯大,我們在一天天長大,日子也一天天的幸福。撿礦石已經變成了收藏石頭。如今我收藏了很多石頭,可我最愛的還是家鄉的石頭。因為她就像我們金城的人一樣沉甸甸的有內涵。
劉國平
2018.6.24